发布时间:2022-04-01 浏览:286
集团做好“三早两强”确保防洪安全
职工进行“三清一砍”工作。 肖锡庆 摄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罗肆安 通讯员王若报道:3月22日至23日,广东省大部分地区有强降雨,集团应急有备,做到“三早两强”,全力确保防洪安全。
集团公司提前分析研判,集团防洪办3月20日向广东地区各单位发布今年第3号降雨预警通知,22日10时在广东地区启动防洪Ⅲ级应急响应。
集团有关单位立即响应,主要领导带班值守,密切监视降雨发展动向,分析可能发生的水害类型和地段,组织人员、物资、设备做好水害抢险的准备工作。包保领导干部252人提前到达包保点盯控,应急区域工务、供电段轨道车派人24小时应急值守,工务段组织3台挖掘机上平板车热备待命,做好随时出动准备。
集团各工务段加强对防洪重点地段的巡守、监护,对Ⅱ级防洪点和高铁防洪重点地段雨中雨后巡守,对Ⅲ级防洪地点雨中雨后加强巡查。当山区普铁连续雨量超150毫米、山区高铁连续雨量超200毫米,对铁路隧道口、陈旧挡墙、渗漏水隧道、长大路堑、软基路堤、崩塌落石等防洪关键处所实行以守代巡,全覆盖巡守监控,确保行车安全万无一失。
据介绍,今年以来,集团管内降雨明显偏多,累计平均降雨量179.9毫米,同比增加35.7%。为此,集团努力做到“三早两强”。
早部署。集团1月下发了《做好2022年防洪工作的通知》,明确集团管内湖南、广东铁路3月15日入汛,海南铁路4月15日入汛,均比常年提早15天。3月1日,集团召开防洪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分析今年面临的防洪形势,明确防洪工作目标。
早检查。去年12月下发通知,在集团工务系统率先开展防洪大检查工作,对管内山区、重丘铁路区段以及防洪重点地段实行防洪专业专班检查。今年1月初,组织集团各个系统全面开展汛前防洪检查工作,2月24日全部完成。集团防洪办召开专题防洪风险等级研判会,最终确定今年防洪重点地点1812处,其中普铁Ⅰ级防洪点4处、Ⅱ级防洪点227处。3月份由集团领导带队,工务部、防洪办及站段领导对防洪地点全面复查。对排查发现的防洪问题,建立隐患风险库,制定防治措施和销号计划,组织实施三清一砍、路基维修、防洪工程整治消除防洪隐患,落实闭环管理。加快推进今年第一批22件预抢工程,确保在主汛期前完工,形成抗洪能力。
早准备。汛前集团各单位完成了全员防洪培训考试,完善了应急预案,开展了应急演练,对592台雨量计全面检修测试,组建抢险队伍326个、16976人,建立687台大型机械联系机制。在38个关键车站储备103个防洪路料车和29个防洪平板车,更新补充防洪抢险机具材料,运转测试照明、发电设备,确保应急有备。
强避险。集团进一步精细化山区普铁汛期限速区段,由原来的127个区段优化调整为126个区段;研究制定焦柳线怀化以北、漳龙、畲龙等线路客车停运方案,报国铁集团审批后实施。制定了避险强化措施,针对持续强降雨等灾害天气,相关部门会商分析强降雨影响的线别、范围、时长以及影响程度,提前制定列车抽线、停运、迂回、绕行等主动避险措施,并尽可能减少夜间列车开行,主动规避行车安全风险。
强盯控。集团和站段防洪办24小时观云追雨识水,及时预报预警和启动应急响应。今年已累计发布降雨预警3次,启动防洪Ⅲ级应急响应2次,执行降雨出巡2035人次、防洪地点看守601人次、添乘检查120人次。
科学优化雨量警戒值,实行客车货车和干线支线雨量警戒差异化管理,在吉衡线、广珠货线部分区段采取“轨道车巡查+重点看守”代替冒雨徒步出巡,在渝怀线等山区铁路推行轨道车接送防洪巡守人员等新型防洪作业模式,提高作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