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10 浏览:386
本报讯 科技强则企业强,科技兴则企业兴。12月31日,包钢(集团)公司2021年科技创新大会在会展中心召开,总结回顾包钢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系统谋划下一步科技创新发展,表彰获奖科技成果及优秀科技人员。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魏栓师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要求。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孙国龙主持会议。公司在包领导、副三总师、总法律顾问;公司各板块、各单位及分管科技工作负责人和相关科研人员,公司首席技术专家、技术专家,受表彰代表参加会议。本次大会另设分会场7个,各单位科技工作者于分会场参会。
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赵殿清系统总结部署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十四五”开局之年,公司开放引智破解科技难题,科研项目管理及成果收效显著,内外部科研项目有序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成效明显,科技成果获奖众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百花齐放。科研体制机制方面,公司持续为科研院所及科研人员减负松绑,赋予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不断完善科技评价机制,确立以效益、成果转化为核心的评价导向,统筹推进公司科研系统协同、揭榜挂帅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2022年,公司将继续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科研院所主体责任,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繁荣学术交流,加强创新方法在公司推广,积极推进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涌现,为各产业有序发展提供多层面、系统性的战略支撑。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常委王胜平宣读《关于对获包钢(集团)公司2019至2020年度外部科技成果奖奖励决定》《关于对获包钢(集团)公司2019至2020年度科技成果奖奖励决定》《关于对包钢(集团)公司2021年度“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表彰决定》和《关于对包钢(集团)公司2021年度优秀科技人员和优秀科技管理人员表彰决定》。
2019至2020年度,获得公司外部科学技术成果奖共计2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1项、表彰奖1项,总计奖励1457万元;获得公司科技成果奖共计69项,其中水平型标准类奖励10项、水平型基础研究类奖励20项、效益型奖励39项,总计奖励1730万元。
2021年,公司共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参与6项;承担自治区级项目23项、地市级项目5项;承担“科技兴蒙”项目7项;申报国家、自治区级和中央引导地方项目累计17项;公司内部科研项目合计立项174项,项目预算4.9亿元,其中A类项目20项;36家单位确定揭榜挂帅项目13项。2021年“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评选出42家先进集体,35位先进个人,评选出100名优秀科技人员,57名优秀科技管理人员。
魏栓师、孙国龙等与会公司领导分别为获得公司外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团队、公司内部科技成果奖特等奖及一等奖团队、2021年度“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颁奖。
魏栓师在讲话中指出,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召开两年一度的科技创新大会,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石泰峰书记对包钢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是在创新型内蒙古建设中带好头、作表率的具体体现;也是始终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地位,深入推进“12367”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刻总结科技创新工作的成绩和不足,推动“十四五”包钢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实现重大突破的重要举措。
魏栓师强调,要准确把握形势,转变思想、提高站位,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加强科技创新是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建设国内一流企业、赓续“齐心协力建包钢”历史佳话的必然要求,是包钢站位创新型内蒙古建设,立足自治区科技创新大局,带好头、作表率,勇担推动自治区科技创新重大责任的关键所在。
魏栓师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差距、锚定短板,不断增强推进科技创新的紧迫感责任感。自2019年召开科技创新大会以来,公司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在攻克关键难题、变革体制机制、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成果转化等方面下功夫,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重要成效。在科研改革上坚决破除阻碍科技创新的藩篱,给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松绑放权,强化科研系统协同,开放引智破解难题,推行揭榜挂帅、双契约、科改示范行动、科研项目转化股权激励等改革,不断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动力;在科研投入上优先保障科研资金,大幅提高科研成果奖励额度和力度,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在科研成果上立足技术和市场主战场,稀土钢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创历史最高水平,稀土合金、钕铁硼材料等关键技术攻关成效明显,萤石等白云鄂博资源综合利用加快突破,有力地支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魏栓师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认识到公司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不够深,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产学研用结合不够紧密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避免将问题归咎于地处偏远引才难、资金压力大投入不足等客观因素,彻底根除“大院文化”带来的严重排外心理和固守迂腐的不实工作作风和思想认识;要围绕目标任务,立足实际,以白云鄂博自有矿为核心,以稀土为关键,瞄准绿色低碳为重点,讲求实用性为根本,有的放矢,明确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方向;要抓好体制机制,解决问题、大力变革,持续建立健全推进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对标宝武,开展机制创新、人才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全员创新。
魏栓师指出,科技创新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取得成果不是朝夕之功,希望包钢广大科研工作者立大志向,树立使命感责任感,攻克更多困扰企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避免走捷径、求速成、逐虚名,一心一意搞科研,一心一意出成果,革故鼎新、求知若渴,传承“齐心协力建包钢”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勇攀科技创新高峰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孙国龙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科技工作者们,要主动肩负起科技创新的重任,以创新发展的新成效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好本次会议精神,深刻理解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要突出重点,在科研体制改革、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院校合作、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精准发力,持续强化公司科技创新力量,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充分发挥出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要加强领导,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加大对科技创新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的研究谋划,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与沟通协调机制,完善科技人才管理与服务保障制度,确保科技创新各项措施落实落细落地,不断开创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局面,努力为公司打造现代化新包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