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媒导读 > 详细内容

忆往昔峥嵘岁月 看今朝薪火相传

发布时间:2022-08-15     浏览:367

嘉宾代表参观海南农垦博物馆开启时空穿梭之旅

■ 本报记者 王明月


嘉宾代表参观海南农垦博物馆。本报记者 林倩 摄

南海之滨,星耀海垦。8月1日上午,海南农垦博物馆内,宾朋盈席、老友贤集,原农垦总局(集团)领导、退休人员、劳模、知青、归侨、移交医院、移交学校、移交农场、退役军人、人才员工代表等100余人欢聚一堂,共同回顾海垦70年来艰苦创业的历程,展望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相聚海南农垦博物馆,首先欢迎各位嘉宾代表‘回家’。”“这是来自东太农场的天然橡胶古树。”……在讲解员的热情问候和生动讲解下,各位嘉宾代表看着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文物开启了一场长达70年的时空穿梭之旅。

  在赤子心展厅里,一位老人驻足在爱国华侨雷贤钟的文物柜前,久久凝视着墙上的全家福照片。记者走上前发现,原来他正是雷贤钟长子雷德万,也是这批文物的捐赠人,更是照片中的主人公之一。

  “当年在马来西亚拍完这张照片我们就回国了。”雷德万眼睛里泛着泪光,指着左边那张以豪车为前景、木屋做背景的全家福告诉记者,在其父亲跟前的那个小男孩便是他本人。紧接着,雷贤钟又指了指右边在茅草屋前拍的全家福说,“这是我们回国后在南田胶园拍的全家福。”

  看到回国前后居住环境的对比,记者不禁发问:“您还记得当年离开从小生活的地方、告别熟悉的玩伴,与父亲一起回国看到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发生如此大变化时的心情吗?”

  “一直以来父亲都跟我们兄弟姐妹说,我们是中国人,总有一天要回到自己的祖国。我以前没住过茅草屋,刚开始回到国内更多的是新奇和有趣,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是理解与支持。”雷德万告诉记者,“今天又回到海南农垦博物馆,看到这70年来海南农垦的变迁与发展,更能理解父亲当初不惧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带着优良橡胶种子和芽条回国时的决心与信念。”

  当人群都跟随着讲解员走去,一个没有发现自己落了队伍依然在认真研读墙上资料的瘦小身影触动到了记者。“今年我85岁了,这是我第一次参观海垦博物馆,感慨良多。海南农垦70年来创造的辉煌成就,身为海垦人我感到很骄傲自豪。只要我还走得动,我就会坚持把母瑞山的红色文化和‘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说给更多人听。”2001年从原中瑞农场工会退休后没有安享晚年,而是投身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当起义务讲解员的王学广激情澎湃地说。

  博物馆里的一件件旧物件勾起了众人的回忆,那些忠贞不渝的革命情怀永远流淌在血液中,融入在生命里。在知青情展厅里,乌石农场海口知青谢颜吉看着墙上的照片在沉思着。当记者问及是否还记得当年作为知青从海口去到乌石农场的场景时,谢颜吉哽咽得久久不能言语。他说:“虽然在农垦工作的时间不长,但农垦人不怕苦、不畏难的精神永久地刻在了骨子里,对他在后来的发展路上有了很大的帮助。”

  劳模代表黄瑞花在功勋荣誉展墙和自己的照片合影,割胶状元刘金凤指着自己的照片和旁人分享着割胶要点,龙江农场公司退休职工何爱秋拿起手机拍下博物馆展品……大家不约而同地用不同的方式珍存下这一刻的记忆。

  传承是最好的缅怀,践行是有力的传承。在灯光的映照下,展厅内一件件文物和史料图片交替排布,将一段段艰苦奋斗史娓娓道来,述说着属于海南农垦的光辉岁月……(本报海口8月4日讯)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